红薯淀粉的白度是其品质等级的核心指标之一,直接影响产品的外观价值和市场接受度。了解其标准范围并掌握科学的测量方法,对于生产者把控质量和消费者辨别优劣都至关重要。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相关标准,红薯淀粉的白度要求通常在特定范围内。例如,在工业薯类淀粉标准QB/T 1840-1993中,白度是重要的理化指标,其要求因产品等级(如优等品、合格品)而异。
值得注意的是,白度标准可能因产品类型和标准更新有所不同。例如,GB/T 34321-2017《食用甘薯淀粉》中规定,优质甘薯淀粉白度值为82,一等为78,二等为76。
为了准确、客观地评价白度,避免人眼主观判断的误差,现代淀粉生产普遍采用白度仪(也称为白度计)进行测量。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积分球实现绝对光谱漫反射率的测量。仪器内部光源发出的蓝紫色光线进入积分球,经内壁漫反射后均匀照射在样品上,由样品反射的光线经一系列光学元件后被硅光电池接收并转换为电信号,最终计算出白度值。
白度仪测量步骤
利用白度仪测定淀粉白度的过程严谨且规范,核心步骤如下:
1.开机预热:接通电源,仪器显示器通常会进行约两分钟的倒计时预热,之后会显示标准白板背面的标准值。
2.仪器调零:将随仪器配备的黑筒放入试样口,按下“调零”键,约3秒后显示屏应显示0.0,此步骤用于校准仪器基线。
3.仪器校准:取下黑筒,将工作白板放入试样口,按下“校准”键,约3秒后显示屏显示的值应与工作白板的标准白度值一致。此步骤是确保测量准确的关键。
4.样品制备与测定:
用干净的刷子清洁专用粉样盒。
在压盖中放入毛玻璃并旋紧粉样盘。
将待测红薯淀粉样品轻轻倒入粉样盒中,用刮板刮去高出平面的多余部分。
放上压块,旋上压粉器,顺时针旋转把手直至听到“嗒嗒”声(表示样品已压实)。
逆时针旋转把手720度,旋出压粉器,取出压块。
盖上塑料底盒,然后将整个粉样盒翻转,旋下压盖,揭开毛玻璃。
最终将制备好的、表面平整光滑的样品盒放入白度仪的试样口,仪器显示的数据即为该红薯淀粉样品的白度值。
在白度仪普及之前或对于日常快速鉴别,人们也总结出一些依靠感官的经验方法,虽不如仪器精确,但也能提供初步判断:
•目测法:取5-10克淀粉在干净玻璃板上摊开,用另一块厚玻璃将其压成薄层。在反射光下观察,色泽鲜亮白净、杂质少、有光泽者,通常白度高、品质好;反之则较差。
•水沉法:取约50克淀粉置于透明容器中,加水搅匀后静置沉淀。若沉淀快、整齐,上层水清,则表明淀粉纯度高、杂质少,通常白度也较好;若沉淀慢、上层水较黄或有过多泥沙,则品质较差。
红薯淀粉的白度不仅关乎产品美观,更是其生产工艺水平、原料品质纯净度的直接反映。白度值高的淀粉通常意味着原料处理得当、杂质(如泥沙、薯皮)去除彻底、加工过程洁净且干燥适宜。因此,白度已成为淀粉生产和交易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客观质量指标。
温馨提示:对于生产企业和严肃的品质检验场合,务必依据最新的国家或行业标准,使用经过校准的白度仪进行测量,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公正性。传统的感官方法仅可作为日常快速筛查的辅助手段。